光明網 9月27日報道
《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增速達38%。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稱,未來5年,大數據產業規模將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數據中心。
在大數據已然成為市場一塊“大蛋糕”的今天,討論大數據的價值何在已經沒有必要。不過,應該清楚:數據本身并不創造價值,應用數據解決問題才能創造價值,如何把數據變現是當下大數據企業所要解決的難題。數據的變現,就是把不同屬性的數據應用到各個場景體現新價值的過程。變現,是一種能力,也是提升數據價值的基礎。
現在全球都在進行大數據的價值升級,西班牙電信開發“Smart Steps”軟件專門為零售商、政府機構和交通部門提供大數據服務;沃達豐電信荷蘭公司把脫敏數據銷售給政府部門,尤其是應用于專門負責軌道交通、高速路管理的市政府級別部門。它們通過挖掘用戶數據的價值,從而衍生發展出更受用戶歡迎的新業務,最終達到大數據變現的目的。
在中國,進入2015年之后,大數據產業迎來了穩定成長的階段,大數據產業模式也已初步成型。目前國內已有的大數據變現商業模式大體分為九類:
1、B2B大數據交易所
國內外均有企業在推動大數據交易。目前,我國正在探索“國家隊”性質的B2B大數據交易所模式。
2、咨詢研究報告
國內咨詢報告的數據大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等各部委的統計數據,由專業的研究員對數據加以分析、挖掘,找出各行業的定量特點進而得出定性結論,例如“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咨詢報告”,這些咨詢報告面向社會銷售,其實就是O2O的大數據交易模式。
3、數據挖掘云計算軟件
云計算的出現為中小企業分析海量數據提供了廉價的解決方案,SaaS模式是云計算的最大魅力所在。云計算服務中SaaS軟件可以提供數據挖掘、數據清洗的第三方軟件和插件。
4、大數據咨詢分析服務
以大數據為依據,提供基于管理咨詢的大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商業模式轉型、市場營銷策劃等。
5、政府決策咨詢智庫
智庫就是利用大數據,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梳理、整合信息。中國智庫數量從2008年的全球第12位躍居當前第2位。
6、自有平臺大數據分析
隨著大數據價值擴大,大中型企業通過開發、建設自有平臺進行分析數據,由數據引導企業內部決策、運營等,起到企業內部價值鏈增值的作用。
7、大數據投資工具
證券市場行為、各類指數與投資者的分析、判斷以及情緒都有很大關系。
8、定向采購線上交易平臺
通過這種平臺可以保障基礎數據安全,大數據定向采購服務平臺交易的不是底層的基礎數據,而是通過清洗建模出來的數據結果。所有賣方、買方都要實名認證,建立誠信檔案機制并與國家信用體系打通。
9、非營利性數據征信評價機構
建立非營利性數據征信評價機構,可將數據征信納入企業及個人征信系統,作為全國征信系統的一部分,避免黑市交易變成市場的正常行為。
除以上這幾種數據變現模式之外,一些大數據科技企業的也開始研究創新數據變現模式,網智天元作為中國新三板第一家大數據科技公司,致力于應用互聯網智能技術創造大數據價值,公司構建了‘一云四平臺’,即大數據的移動云環境,大數據的數據咨詢平臺、傳播營銷平臺、衍生交易平臺和創投眾籌平臺,創新“互聯網+金融科技+影視生態”商業模式,實現數據變現和技術變現。通過虎嘯傳播營銷系統,介入影視產業鏈的多個關鍵環節,聯接影視作品、影視藝人和影視粉絲,實現大數據變現;迄今為止虎嘯傳播營銷系統服務的影視案例累計票房超過50億元。再者,利用金戰鷹聲譽風險管控系統等進行金融領域的精準營銷和風控的技術變現。
大數據產業具有無污染、生態友好、低投入高附加值特點,通過大數據變現將能夠轉變我國過去資源因素型經濟增長方式、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實現國家制造業30年發展目標有戰略意義。網智天元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將大數據價值變現的能力。